易地重开 广州银灯食府有点不一样

旅游 信息时报 2021-10-20 17:43

原标题:易地重开 广州银灯食府有点不一样

2020年1月6日,经营17年的广州宾馆银灯食府因经营场地租约到期,结束营业。事隔651天后,2021年10月18日,银灯食府在广州十三行文化科技中心三楼易地重开。结业将近两年后重开,银灯食府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经营团队期望,老食客都能在银灯的新址找回熟悉的味道,新食客能被人情味、美味所吸引,选择到荔湾饮茶。

2021年10月18日,银灯食府在广州十三行文化科技中心三楼易地重开。 广州银灯食府日前易地重开。

不变

菜单几乎一致,保留夜茶传统

广州十三行文化科技中心三楼,是银灯食府新的经营场址,在这,老食客走进来便有熟悉的感觉。一面墙上设有大型《广州好》诗词书法,装饰窗花则以老广州风物为主。大厅屏风雕刻着长堤风貌,包括沙面、南方大厦、海珠广场等。经营团队表示,做好广州美食的同时,也想宣传广州文化,让外地食客多了解广州的风土人情。

得知银灯食府易地重开,不少茶客前来光顾。

银灯食府管理负责人谢先生介绍,自2020年1月6日银灯在原址停业后,十多名原有员工组成复业筹备小组,为随时复业作准备。“我们想让老客人一进来就有熟悉的感觉。”谢先生说,装修元素、菜单、服务员、经营时间几乎跟原店一致。

夜茶是银灯食府的传统。自2003年以来,银灯食府一直保持这一传统。“上班族下班后还能来‘饮夜茶’。虽然夜茶盈利不多,但夜茶出品和早茶是一样的,旨在给街坊一个落脚地,延续广州人喜欢‘饮夜茶’的情怀。”谢先生表示,重新开业后的银灯食府,依旧保留夜茶传统。

一面墙上设有大型《广州好》诗词书法。

推出新品,吸引年轻人

2020年,原址结业消息传出,年轻人成为银灯食府客户群体的一个增长点。原址结业后,银灯食府经营团队一直在钻研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点心。“现在,我们会定期更换菜单,增加一些新菜品,譬如在流沙包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为食客带来新口味‘海苔抹茶流沙包’,为的是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帮衬。”谢先生介绍说。

下午茶时段,也有不少茶客前来。

另一个变化,则是经营地址面积增大了。谢先生介绍,新店约2000多平方米。“选址除了要有一定的空间,还要考虑在老城区,交通方便,所以我们选址一年多才找到这里。”谢先生表示,广州十三行文化科技中心距离海珠广场并不远,地铁只需两站便能到达,相信老食客很容易就能到来。

食客说

复业是老朋友重聚时刻

邓姨是银灯食府的熟客,得知银灯食府重开,她今天特意带孙子一起前来。“新店环境比以前好了,楼顶高,装修时尚。出品还是跟过去一样。”对于邓姨来说,新店选址好,交通便利,“早上带孙子去文化公园玩,中午可以在银灯喝茶。”

陪父母去茶楼喝茶,是老广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以前经常与妈妈在原来经营的地方喝茶,得知换了新地方,今天特意陪妈妈来。”陈女士告诉记者,妈妈在这里重见了不少“老朋友”。

银灯食府除了出品稳定得到老广的欢心以外,人情味也是一大特色。陈女士妈妈见到的“老朋友”是茶楼的工作人员。在银灯食府服务超过十年的孔经理在开业当天,见到了熟悉的茶客方姨。孔经理说,茶客好像是她的朋友,重新开业当天,她感觉是一群老朋友在重聚。“方姨一直从早坐到晚,跟我们聊聊这两年的事。”

银灯食府在老广心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但是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银灯”的名字,可能是在结业前才听过。90后林先生是银灯结业前才知道有这么一间茶楼,他一直想去品尝。“结业前没机会去成,昨天得知新开,今天特意赶来。”他说银灯的出品符合预期。

转型升级

新址前身是批发市场

近年,随着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人民南片区逐渐有新貌。2020年,《广州市珠江北岸(沙面岛至海珠广场片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公布,该区域的升级改造迈进新的阶段。《规划》提到的变化包括:已关停的广州电子城将逐步转型为十三行创意展示中心、直播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新文园电器城(旧址)将向健康新餐饮与文创示范基地转型;南方大厦将逐步向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平台升级。

广州十三行文化科技中心,该中心“前身”正是新文园电器城(旧址)。

广州十三行文化科技中心与过去专业批发市场相比,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银灯食府位于广州十三行文化科技中心三楼,该中心“前身”正是新文园电器城(旧址)。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升级改造接近完成,一楼引进了高科技品牌店,二楼目前设有书店,三楼是银灯食府,四楼即将改造成主播基地。整栋建筑与过去专业批发市场相比,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荔湾区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荔湾提到加快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积极引入夜间经济、数字商贸、智慧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谢先生表示,广州十三行文化科技中心代表着新业态的一种模式,“在这里营业感觉很特别,我们的职责是把点心做好,让大家来荔湾饮茶。”

文/信息时报记者 郭展鹏

图/视频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