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制作技艺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制作技艺篇
376、徽州古建砖瓦制作技艺
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以砖瓦石木为主要材料建造,砖瓦烧制技艺对于徽州建筑的发展而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徽州民间砖瓦烧制工艺极为复杂,仅制坯一项就要经过选、冰、碾、浆、筛、沥、练等七道工序。砖瓦烧制更是一项技术要求相当高的工作。烧窑师傅根据坯性、窑性、气候性、燃料性等四性,掌握辨温、辨色、辨火、辨声、辨烟、辨灰、辨硝、辨烟、辨气味,掌握八大要素,适时调整才能烧制出精品砖瓦。当前徽州古建砖瓦产品类型丰富,砖类产品主要有清水砖、方砖、条砖、金砖、万字砖、如意砖、鼓丁砖、披水砖、滚脊砖,雕刻用砖,书法用砖、定型刻字砖、异型
377、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
泗县的制鞋技艺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清末,泗城就有十几家制鞋作坊,以补鞋、上鞋(合成)为主,兼做针工圆口布底鞋、布面牛皮底鞋、双脸棉鞋、气眼鞋等几个品种。药物保健布鞋,顾名思义,是在鞋底的夹层里加进了中草药制成的布面胶底鞋。该布鞋加入的中药处方共十三味,有显著的清热、燥湿、杀菌、止痒、芳香和祛臭功能。经招募的一百名脚气患者试穿,经医学专家观察对此,有70%的脚气患者有根本好转。30%的轻度患者痊愈。该厂现保存有1984年11月8日宿县地区二轻工业公司对SXY—I型药物保健布鞋技术鉴定书,并有所有试穿者疗效观察记录档案。安徽省保健鞋厂(泗县制鞋总厂)座落于泗县城内104国道旁。该厂始建于上世纪六
378、蒙城油酥烧饼制作技艺
蒙城县的薛家油酥烧饼起源于清朝末年,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初有一个姓宋的孤身老人在蒙城文庙西侧以卖油酥烧饼为生。十几岁的山东人薛延年逃荒至蒙城被宋氏老人收留,并传与他打油酥烧饼的技艺。薛延年艺成之后,传子、传女并广收学徒,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授,把薛家油酥烧饼的浓香飘满淮北大地,薛家油酥也随之名声鹊起,成为蒙城美食的一张名片,其色、香、味俱佳,出炉后色泽金黄,用火剪一挑层层叠叠,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吃起来让人回味留连。薛家油酥烧饼选用的面粉为强筋面,猪油需选猪肋处精细膘油。打烧饼的调味料含12种中草药,配大葱、芝麻及麻油后就可以做烧饼了。第一步是和面,和面要下力气反复揉搓半小时以
379、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族乐器的演奏和制作方法随着朝鲜民族的迁入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得到继承和发展。目前,常用的朝鲜族传统乐器有30多种,均以竹木管乐器和打乐器为主,以弦乐器为辅。流传至今的弦乐器有伽倻琴、玄琴、牙筝、奚琴等;竹木管乐器有横笛、筒箫、短等;铜管乐器有唢呐和铮,打击乐器有长鼓、圆鼓、龙鼓、手鼓等。朝鲜族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奏出的音乐以旋律清新、流畅、婉转、轻快以及长短节奏丰富而著称,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朝鲜族乐器的主要研究、开发、生产基地。朝鲜族民族乐器与中国的传统乐器有
380、无为板鸭制作技艺
无为板鸭,又名无为熏鸭(徽菜谱上有这一叫法),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近200年历史。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养鸭青年,外出卖鸭,在回程路上,遇上几个放牛孩子,在野外用柴草烧烤鸭子,这青年便好奇地站在一旁观看,等鸭子烤到外皮金黄时,孩子们将鸭子撕开分食,此刻一股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青年人受到启发,回家后便试着在盐水鸭的基础上,加了一道熏制过程,鸭子的色香味,果然胜于盐水鸭,于是他一边养鸭一边做无为板鸭。有人说叫熏鸭,想是不传统,地道的无为人从不这么叫,即便在外地,也都叫无为板鸭,这名字早已深入骨髓,雷打不动了。不过板鸭的做法确实与熏有关,一只板鸭,从宰杀到熏烤,再到卤制,环环相扣,工序繁杂
381、盘飧市腌卤传统制作技艺
成都烧腊历史悠久,始于清朝初年,借鉴于广东风味卤食。旧时多以挑灯夜卖为主要形式。牟茂林、杨汉江、冷远举三个有点文化的人相聚合议做饮食生意时,为迎合成都人的消费习俗,用鸡翅、鸡爪、鸭翅、鸭足,鹅掌、鹅翅及鸡、鸭、鹅的胗、肝等小货作为卤制品,一定会赢得顾客。于是,他们创办了不起眼的0小店,直接从杜甫《客至》诗中截句做店名“盘飧市”,店址设在成都华兴正街。读过杜诗的人都能感悟这“盘飧市”的“雅致”、“实在”,贴近普通百姓。如此高雅店招,在当时成都餐饮业十分罕见,一时成为美谈。很多食客闻其招牌,纷至沓来,方知此卤货有滋有味的。加之店堂紧邻成都锦江剧场,喜爱川戏的中上层妇女几乎都是“盘飧市”的座上客,这
382、钟水饺传统制作技艺
水饺,古名“水角儿”,北方人读“角”为矫音,故称为饺。水饺是北方人常用的一种主食,馅心用蔬菜多于用肉食,但逢年过节时,馅心也十分讲究。当事时,一家人动手,有的杆皮,有的包馅,煮熟后上桌,合家围而食之。这与四川人过节摆上七盘八碗,大油大肉比起来,似乎简单得多,但各有各的情趣,只不过都是遵循古俗而已。水饺在四川,只是作为一种小吃。因此馅心多用肉制作,制作亦讲究得多,配上特制的好汤和调料,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以前,成都卖水饺的摊店不少,以钟水饺最为有名,这是因其水饺皮薄、馅嫩、味美之故。钟水饺,开业于1893年,创始人名不详,仅知后来该店由一名小商贩钟燮森主厨并经营。因开业之初店址在成都荔枝巷,故又
383、夫妻肺片传统制作技艺
在清代末年,成都市井0现许多提篮出售肺片的小贩。起初,有的是端个瓦钵,卖凉拌肺片,或将瓦钵放在长板凳一端,在其周围插了无数双筷子,吃一片给你用小铜钱记一次,为平民小吃,但极不卫生。这时的“肺片”确实有牛肺。后来,因牛肺颜色难看,口感很差,所以经营者就取销了牛肺,成为无肺的“肺片”。由于名声很大,人们叫得久了,就沿用其叫法,无非是约定俗成罢了。成都卖肺片的小贩,多为流动性出售,其价廉物美,拥有众多的消费者。食者众,售者多,而最有名者莫过“夫妻肺片”了。住在成都少城地带的郭朝华、张田正夫妻二人走街串巷出售“肺片”。不管白天夜晚,也不管吹风下雨,夫妻二人紧紧相随。他俩买回来做肺片的原料,清洗得干干净
384、邹鲢鱼传统制作技艺
大蒜鲢鱼是川菜中一道具代表性的家常菜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带江草堂邹瑞麟烹制的大蒜鲢鱼禀承了民间传统工艺,烹出的鲢鱼有口皆碑。带江草堂是一家依河而设、竹篱茅舍的草堂酒家。其经营的鱼都是用鱼篓养于店旁河中,由客人自选,现捞现烹,着力突出鱼鲜的特色。大蒜烧鲶鱼(成都人称鲶鱼为鲢鱼)是邹瑞麟的杰作,鲶鱼肉质嫩鲜滑,味咸鲜微辣略带甜酸,自上世纪40年代起就一直被食客誉为川中名菜。也因此,食客直呼“大蒜鲶鱼”为“邹鲢鱼”,尊称邹瑞麟师傅。他在烹调技艺中不断探索、创新,他制作的鱼鲜类菜品异彩纷呈,独具风味。诸如清蒸青鳝、红烧足鱼、奶汤鲫鱼、太白鱼头、砂锅中段等色、形、味别具一格,深受食客赞尝。抗战第二年,国
385、秦川号羊肉汤制作技艺
冬天里的成都人都有个习惯,立冬就喝羊肉汤。但是,在大街小巷的众多羊肉店中,唯有一家是老成都味的羊肉馆,那就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羊肉汤——秦川号。秦川号是一个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的百年老店。当时,富甲一方的秦家,不仅拥有二艘大船,还有上百亩牛羊屠宰场,为拓展生意,这年,秦家又开起了专卖羊肉汤的馆子,取名为“秦川号”。羊肉汤既能进补又能防寒,所以大受老百姓喜欢,可羊膻味重,所以,许多地方,在熬羊肉汤时,都会放入姜和胡椒。可惟独秦川号羊肉汤,就偏偏不放这二样,吊出的羊肉汤不仅不膻,还鲜美无比。据说,哪怕是每顿倒掉的沉汤,滋味也好过别家的羊肉馆。作为成都保留至今的唯一一家成都传统羊肉汤馆,在整个炖煮烹饪
386、传统金铜制作技艺
传统金铜手工艺是在铜工艺品上运用錾刻、镶嵌、错金银等技法,在整个传统金铜手工艺的操作过程中均会用到特殊制作的錾子,操作者的手艺要精妙成熟。此种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文化性,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手工艺。成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宝库。根据史书的记载,早在战国初期蜀王就迁都于此,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它的文化积淀已达到4000多年,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三星堆和金沙文化时代,此地的青铜铸造业就已经十分发达,在青铜铸造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金铜手工艺的发展。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成都羊子山土台
387、军屯锅魁制作技艺
军乐锅魁出自彭州市军乐镇,军乐镇原名军屯场。《军乐镇地名录》记载:“相传三国时蜀将姜维,明末张献忠等部相继在此屯兵垦田、休养生息”。据武侯祠三国文化专家推证,当年姜维在此将烤制蜀军干粮的方法传给百姓,由此而成为了军屯锅魁的起源。每年正月十六是军屯锅魁的开灶日,这里的锅魁店至今都要焚香行礼祭拜姜维。清朝末年,军屯场的谢子金以打锅魁为生,后来收升平场银佛村王千益为徒,1933年,王千益收军屯香水村马福才为徒。1950年马福才收肖先富为大徒弟,1958年,马福才被乡政府安排到小食店专门从事锅魁制作。次年,他招收周乐全为徒。1983年小食店解体,周乐全便在军乐乡军屯场老站旁开办了自己的锅魁店,而大师兄
388、孔明灯制作技艺
平乐在三国时期就是军事重地,到今天为止平乐境内都还保留了张飞滩以及周边还存在孔明乡、卧龙乡等与三国有关的地名。平乐古镇,金华山下,白沫江畔,孔明灯升起,皓似明月。相传孔明灯是由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发明的,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它最早用以军事目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此计救了诸葛先生一命,可见孔明灯在三国时期与战事是密不可分的,其用途主要是传达军事讯息,蜀军根据燃放孔明灯的数量来掌握军事动态,随时作出战略部署调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孔明灯已退出军事用途,逐渐演变成一种祈福平安的民间习俗。在平
389、桂花土陶传统制作技艺
桂花土陶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代,“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桂花土陶即产生有一定规模“(《彭县志》P408)现桂花瓦子村存有嘉靖年的龙窑窑址。桂花土陶包括:选料、踩泥、锯泥、制坯、锤坯、施釉、烧制等工序。一件精美的土陶制品所涉及的美学、力学和烧制原理超越了时限传递着丰富而古老的科技文化信息,在现代生活中,桂花土陶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土陶罐、盆、缸、坛经久耐用,品质优良;建筑土陶脊、瓦、垄、滴水等是仿古建筑的上好材料。邓小平故居纪念馆、巴金文学院、乔家大院等仿古建筑都有桂花的建筑土陶。桂花镇位于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北部,地处彭州市西面,与都江堰接壤,距彭州市区15公里,区域内有山地、丘
390、怀远三绝制作技艺
怀远“三绝”产于具有17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镇怀远,汲取灵秀的邛崃大山之气和甘甜的文井江之水孕育而成,为历代骚人墨客所称颂,现代成为广大消费者筵席、家宴的必备佳品。叶儿粑:相传为北宋年间的一位宋姓老人所创,历经各代名家改进始有现代之工艺。叶儿粑制作精细、配料考究,主料以精细糯米细加工,内以多种天然香料配制的甜馅或咸馅,外用柑桔叶包蒸而成,其色呈青黄,滋润清香爽口,馅多皮薄“三不粘”(不粘牙、不粘筷、不粘碗)。更有“怀远三绝、叶儿粑最绝”的美称。冻糕:冻糕系怀远民间传统的一种冻馍馍年食改进制作,其原料是以上等大米、糯米、生猪油、蔗糖、芝麻等精制发酵,外用精选的玉米叶包蒸制成。冻糕色呈微黄或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