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环画产生于19世纪末,由于上海开埠较早,租界林立,因此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内地传统文化的市民文化消费心理,颇具海派艺术特点的连环画艺术正是在此背景下起源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连环画在上海逐步发展起来,1928年前后,除上海以外的国内其他城市甚至包括东南亚市场的发行网络都已经形成,连环画发行量从此前的几百本发展到当时的每种2000册左右;1932年前后,上海出版连环画的书局达到30余家,占整个上海书局总数的一半左右。涌现出了一批连环画名家,其中四位最为著名的连环画家,人称“四大名旦”,他们是赵宏本、沈曼云、钱笑呆、陈光镒。鲁迅先生曾经热情洋溢地评论连环画:“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解放以后,随着国家对连环画宣传教育作用的重视,各类专业绘画人才纷纷进入这一领域,连环画艺术经过各个画种之间的交汇与激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诞生了程十发、贺友直、顾炳鑫、戴敦邦、汪观清这样的连环画大师,涌现出了《鸡毛信》、《穷棒子扭转乾坤》、《山乡巨变》等一系列连环画历史上的颠峰之作。
连环画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又便于携带,成为老少皆宜的娱乐工具,在媒体并不发达的时候,还起到了很强的教育作用,曾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许多反映当时民俗风情、生活状态、时政新闻、历史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连环画作品还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