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迎春花市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的花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广州特有的传统民俗。这与广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传统不无关系。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7℃,年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广州地区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繁花似锦,素有“花城”之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各种花卉的成长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据西晋永兴元年(304年)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引汉初陆贾《南越行纪》记述,当时南越治所在今广州境内,已经是百花生长之地,而且从西域将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素馨花、茉莉花移植到这里,当时广州妇女已经懂得用“彩线穿花心,以为首饰”。由于人们爱花和栽花,于是出现专门买花、卖花的市场,称为花市。据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广州地区盛产素馨花,花开时“旋掇花头,装开他枝。或以竹丝贯之,卖于市,一枝二文,人竞买戴”。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关于广州花市最早的记载,广州因此有了“天香茉莉素馨国”之称。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明代五羊门(今黄沙后道谊园处)对岸有称花渡头者,“广州花贩载花入城,从此上舟。”民国时期黄佛颐编撰的《广州城坊志》引潘贞敏《佩书斋诗钞·花市歌》小序云:“粤有藩省前,夜有花市,游人如蚁,至彻旦云”。这都说明历史上广州花市规模之大,且形成了夜市,有了相对固定的地点。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分散的花市基本上固定在春节前几天。

  广州花市的历史反映了广州种花、卖花业的繁荣发达与广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广州迎春花市与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还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形成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广州迎春花市广采博收,品种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广泛,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兼容性这一鲜明特点;广州迎春花市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姿的“花市民俗”。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与传统迎春花市相比较,现在的花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花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花卉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花市的传统韵味有淡化的趋势,在花市期间,有大量非花卉的摆卖摊档,虽然扩大了花市的规模,但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花市的传统气氛。此外,花市严格的时间性规定也给花卉经营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风险。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广州市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花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