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次下西洋:向西洋传播华夏文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旅游 红尘画卷 2022-10-04 21:01

原标题:郑和七次下西洋:向西洋传播华夏文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永乐五年(1407),朱棣下令在翰林院开设“八馆”,训练培养通晓外国语言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同时朱棣还命令福建沿海修造大批海船。仅永乐五年就建海船749艘。这些船只很大,长约147米,宽约60米,可乘千余人。组织人才齐全的出使队伍。郑和的这支队伍除士兵外,还有各种行政和后勤人员,如医官、文书、翻译、工匠等等,应有尽有。

永乐三年(1405)七月,郑和率领27800多人的远航队伍,带着大量的丝织品、瓷器、铁器、布帛和充足的口粮,日用品等,分乘62艘宝船,自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集合启航。郑和的船队首航直抵占城(今越南),然后往南到达爪哇、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再往西航行到满刺加(今马来西亚)、古里(今印度南部)等国。穿过马六甲海峡继续向西行驶,最远到达波斯湾沿岸和非洲东南部。

郑和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先后29年,七次下西洋,行踪遍及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每到一个国家,都以明朝使节的身份,向当地国王宣谕明成祖的诏书,以宣扬中国皇帝的皇恩浩荡。向当地的国王或首脑赠送皇帝朱棣的礼品,表示建立邦交,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诚意,并邀请他们来中国访问。

并同当地官府进行贸易,从各国收购了许多象牙、珍珠、珊瑚、香料等物品,受到当地人们的热情欢迎,人们称大明船队为“宝船”。郑和遵照朱棣的命令,远航西洋,这是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大大促进了我国和亚洲、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