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皮影戏

昌黎皮影戏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昌黎皮影戏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昌黎皮影,俗称为“驴皮影”、“老奤影”,因在河北东部,也称“冀东皮影”。是集昌黎地方的民间美术、音乐、说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戏曲表演艺术。

  昌黎皮影的行当有别于其它戏曲艺术,称旦为“小儿”、称小生为“生儿”、称老生为“髯儿”、称净为“大儿”、称丑为“花生儿”。

  昌黎皮影影人的创意造型,借鉴庙宇神像,通过扩大头部、眼部,加长上肢,形成独具昌黎民间美术特色的侧面造型和躯干的夸张结构。制作影人的原材料是净膜驴皮,经刮制、压平、阴干后,即可进行雕刻着色,着油后缝连而成。昌黎影人雕刻细腻,造型优美,既新颖别致,又栩栩如生,观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深受世人之钟爱。

  昌黎皮影历史悠久,产生于辽金时代,经元明两代传承发展,至清初基本成熟定型,而逐步遍及永平府(今唐、秦二市大部分地域)各州县,并影响周边地区。乾隆年间进入北京,因京城是全国各路皮影艺术比肩展艺之地,故称昌黎皮影为“东路皮影”。随着昌黎人去东北地区的日增,昌黎皮影亦传至东北三省。

  近代,昌黎域内更是人才辈出:有“影匠之王”美誉的皮影旦角演唱艺术家李紫兰,被誉为皮影界“梅兰芳”的高荣杰,享誉海内外的皮影操杆大师、号称“飞线大王”和“活影人齐”的“箭杆王”齐永衡,著名皮影雕刻家肖福成等著名皮影艺术的代表人物都出自昌黎,还出现过马家班、齐家班等影界翘楚。上世纪五十年代,唐山专署驻昌黎,专署文化科领导的长城影社,名匠汇聚,影响深远。昌黎城乡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比比皆是,看皮影与扭秧歌是最普通的民俗文化活动,逢年过节、喜庆丰收、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昌黎成为皮影艺术的活动中心。

  昌黎皮影将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表演艺术巧妙融合,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是全国各路皮影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流派,与乐亭皮影、滦州皮影实为一脉,共祖同宗,皆称“老奤影”。外地人称滦河下游昌黎、滦县、乐亭人为“老奤”,顾名思义,“老奤影”即为老奤人才艺的结晶,是昌滦乐人引以为荣的共有家珍。

  以昌黎皮影的艺术特点而言,其既统属于舞台表演艺术门类,而又自成一体,在唱词、唱腔、行当、板式诸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演唱昌黎皮影的舞台为影窗,舞台上的人物是用驴皮刻制的影人,操纵影人的二人称上、下掌线,窗后由演员伴唱。其伴奏乐器为四胡,传统上称皮影艺人为影匠。

  昌黎皮影影人的制作,通常须经八道工序,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劳动过程。雕刻者不仅要刀工扎实深厚,还要具有一定的造型技巧及色彩学功底,其作品才能造型优美,雕刻细腻,色彩典雅,新颖别致。昌黎皮影影人大致可分三类,即:表演类、工艺品类和收藏类。

  昌黎皮影作为优秀的民间艺术,顺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大势,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其身价必将与日俱增。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昌黎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皮影戏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